新湘乡客户端10月10日讯(通讯员:章毅波)纯手工制作一根拐杖需要哪些步骤?首先是选料、锯料、自然风干,再经火烤校正、制作、打磨、雕花刻字,最后上色抛光,一个环节也不能少。然而,您想过没有?如果手工制作350根这样大小一般齐的拐杖,得花多少时间、多大的精力呢?您也许会说,谁会做这样的事呢?
诶,您别不信,还真有。在湘乡有位老同志,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,免费为350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每人制作了一根拐杖,彰显出人间大爱和无限深情。
李佑清(左四)向湘乡市离退休人员协会捐赠第三批拐杖。
他叫李佑清,是湘乡市离退休人员协会的会员,也是一名传统木工和雕刻艺术传承人。上世纪五十年代,小学刚毕业的李佑清子承父业,学习木工。他吃得苦、霸得蛮,不到2年时间就可以独立完成大件。但是李佑清并不满足,他认为,木工和雕刻是不分家的。为了把活做得更出色,把技术变成艺术,他多次走南闯北,访名山、探古迹,仔细揣摩古典亭台楼阁的构造和雕刻,回来反复练习。苦心人,天不负,李佑清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师傅,他的作品在湘乡市各大景点和韶山毛主席纪念园、长沙烈士公园等处都有展示。
2022年,李佑清虽然已是74岁的老者,但仍然有人高薪聘请他去完成仿古建筑的雕刻工序。他说,并不是为了赚钱,就是劳作了一辈子,闲不下来了。恰在这时,他了解到,协会有许多老会员因为身体原因,行动不便。于是他萌发出一个想法:为老伙计们每人制作一根拐杖!得知李老的想法,协会领导却犯了迟疑,毕竟这300多根拐杖可不是小数目,得下不少功夫。李老一拍胸脯道:“我身体还硬朗着,家里人都支持我,你们尽管放心好了!”为此,他婉拒了外界的聘请,一门心思扑在拐杖上。
拐杖的选料有讲究,一般的枞树和杉树密度达不到标准,因为不够结实耐用;而以洋古刺、山楂树等杂树为最佳。制作350根拐杖,至少得准备400根毛料,而市场上根本找不到原材料,只能上山去砍。经过多方联系,李老很快就找到了附近乡镇的山主,在征得同意后,一个人拿着砍刀就进了山。山高路陡、荆棘丛生,洋古刺叶如同“刺猬”,锋利而坚硬,一不小心碰到就鲜血淋漓,老人毫不畏惧。为了让自己不跑空,基本上一进山就是一天。饿了吃点儿干粮,渴了喝点儿山泉,累了就躺石头上打个盹儿。直到天色渐晚,老人才背着几十上百斤的原木材下山,赶公交车回家。如此往返不知道多少次,老人从来也没说过累。他总是笑呵呵地说:“办法总比困难多。”
按照他几十年的木匠经验,湿木材容易变形,必须经过夏、秋两季风干,木质干透方可。为了不耽误工期,必须在夏天来临之前凑齐原料,李老加快了步伐。他叫来了家人,请来了亲友,大家都来搭把手,帮着搞运输,400根毛料终于凑齐了。
经过风干,李老开始对毛料进行粗加工。该校正的校正,该整形的整形,再用火烤成型。整个冬天,老人忙得不亦乐乎。
一根根拐杖,打磨得细致光滑,遍体涂以黑漆,雕刻有“福如东海”“寿比南山”等字样,并以金粉饰之,细微之处饱含着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者的满腔热忱。看着一根根由自己亲手制作的拐杖,联想到老伙计们灿烂的笑容,老人情不自禁地咧开了嘴,眼睛眯成了一道缝。
今年9月28日,市离退休协会领导来到李老家,接受老人捐赠的第三批拐杖,至此,老人承诺的350根拐杖已全部交接完毕。
百叶双桃晚更红,窥窗映竹见玲珑。李老,好样的,为您点赞!
责编:王莉君
来源:湘乡市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-
赵新文会见湖北武汉湘商企业家一行
-
【改革创新年 全力拼经济】赵新文:以更高站位 更实举措推动绿色化工产业园建设
-
郭勇:高质高效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程项目
-
郭勇: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聚力打造特色产业强镇
-
湘潭专家组为湘乡“紧密型”医共体建设“把脉开方”
-
盯紧防火关键期 筑牢森林“防火墙”
-
郭勇:明确责任 加强协作 做好项目引进和前期工作
-
湘乡召开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工作会